close

台灣企業因為全球化浪潮與中國崛起,造就出一批「假性單親」的新族群,包括台商、分偶家庭、假日父母、通勤婚姻……等,平均每三個家庭就有一個是「泛單親」家庭。當「家變」已成為不可回溯的現實,台灣企業、政府與總體社會準備好了嗎?

根據四月號《親子天下》雜誌調查發現,近四分之一(22%)父母表示目前的家庭生活與工作並不平衡,甚至有近七成(68%)認為台灣企業不鼓勵員工平衡家庭生活與工作。高達三分之二(63%)的父親常因工作而犧牲家庭,甚至有四分之一(24%)「總是」犧牲家庭生活。

而女性勞參率逐年提高,尤其二十五~四十四歲女性更高達76.5%,意味著半數以上的媽媽沒有放棄職場工作,必須和爸爸一起分擔經濟重擔。但職業婦女仍被賦予多數家務的職責,也造成母親們心理的不平衡。有高達七成女性表示台灣社會兩性家事分工不平等。若能重新選擇,有三成七女性不願意投入婚姻,四分之一女性不願意生育。相對於男性而言,超過八成的男性還是願意選擇當爸爸,顯然男性對婚育的滿意度比女性高。

此次調查對象超過八成是介於三十~五十歲的青壯年,這群父母對經營家庭主要的壓力與焦慮便是經濟。有六成一父母表示,經濟能力是決定生育數的關鍵原因。調查也顯示,有四成五父母認為在當前的環境下,要維繫一個家庭的幸福並不容易。經過交叉分析後更發現,收入愈低的受訪者,感覺「維繫家庭的幸福是困難的」比例愈高。

高齡化與少子化的效應在脆弱的台灣家庭中日漸發酵,有五成受訪者表示對未來無力照顧父母感到擔心,有近七成表示憂慮子女未來的教育費用。受訪者也普遍不滿意當前的教育與托育品質:四成三的父母不滿意當前的幼兒托育品質,超過半數的父母不滿意中小學教育品質。另有三成父母認為子女不會照顧自己的老年生活。這一代父母感覺自己對老對小均有責任,對他人卻不敢期待,就像是一隻拖著家庭重殼緩步前進的「蝸牛父母」。知名導演吳念真便曾在受訪時說出這些蝸牛父母的心聲:「我們這一代是奉養父母的最後一代,也是自己要養自己的第一代。」

被捲入全球化分工結構裡的台灣,只重視經濟發展、重競爭力的思惟與價值觀,創造了許多不為人知的、另類的「世界第一」:除了亞洲第一的離婚率之外、總生育更下探到○﹒九一人的新低。當少子化已變成國安級問題,各縣市政府頻頻祭出生育津貼,希望迅速挽救台灣超低出生率的同時,調查中卻有九成父母都肯定地表示,不會因為政府發放生育津貼而多生孩子。

五成以上(51%)父母表示,最能促進家庭幸福的公共政策是提供教育補助,另外宣導重視家庭價值與提供平價優質的托育服務則分居第二、三名。另外,協助並鼓勵企業共同營造「友善家庭」的工作環境,也是政府可以著力的關鍵。調查顯示,現代父母最希望企業優先提供「推動彈性工時」與「提供完善托兒與安親服務」兩大措施。

《親子天下》雜誌總編輯何琦瑜表示,家庭的變化不該是私人的困難,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家變,現代父母得焦慮地扛起日益輕薄短小的家,還要勢單力薄地與一些扭曲的價值觀搏鬥。當傳統印象中的家已不再「理所當然」地存在,大眾需要用全新的態度與方法去守護、經營我們的家。

《親子天下》雜誌自2011年開始將全面推動「友善家庭Love ABC」運動,邀請大眾一起用「愛」(Love)去實踐「陪伴」(Accompany)、「平衡」(Balance)、「承諾」(Commit)三大信念,每天進行一點點「幸福小練習」,累積出踏實的家庭關係。第一階段將募集101個承諾夥伴,廣邀政府、企業、機構共同參與。只要各企業、機構、社團認同三大承諾,並願意簽署承諾書,即可成為「友善家庭」聯盟夥伴,希望呼召更多認同「家庭第一」價值的夥伴,一起守護家庭,也守護下一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親親恬乖寶貝 的頭像
    親親恬乖寶貝

    親親恬恬寶貝

    親親恬乖寶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